一种抑制黄冠梨果心褐变的简捷方法及步骤
黄冠梨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培育的1个优质、丰产、抗病的中早熟品种,其果实端庄美观、皮薄质细、风味酸甜适口,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黄冠梨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国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黄冠梨成为翌年春季果品供应淡季的主要俏销产品之一,然而黄冠梨果皮的鸡爪病、果皮褐斑和果心褐变等严重影响其商品性,尤其果心褐变从表面无法判断,对消费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且果心褐变严重时引起整果腐烂。低温贮藏到翌年3月中旬以后,即使外观无瑕疵的黄冠梨果实果心褐变率也在70%以上。果心褐变成为影响黄冠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果实褐变通常认为是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所致,当酚类物质、氧气和PPO(多酚氧化酶)同时存在,且三者发生接触反应后,导致褐变。在正常发育的果实中,细胞内膜系统呈现区域性分布,酚类物质与PPO 彼此分开,不产生褐变。随着果实的成熟衰老,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增加,PPO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加,膜结构完整性破坏,膜系统区隔作用减弱,导致酶促褐变发生。
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科研人员现推荐一项一种抑制黄冠梨果心褐变的简捷方法及步骤,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方法在确定黄冠梨采后有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为典型的跃变型果实的基础上,针对乙烯是促进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的主导因素及果实的褐变为衰老的症状之一,受乙烯诱导等的情况,通过施用该技术产品,延缓乙烯的催熟作用,从而降低果心褐变的发生,提高黄冠梨果实商品性,具有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2)该方法能同时减轻果皮褐变和鸡爪病,低温贮藏到翌年3月中旬,处理组果实的果皮褐变率和鸡爪病发病率较对照组果实分别降低21.6和4.9个百分点。 (3)该方法能同时提高果实内在品质,低温贮藏到翌年3月中旬,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果实提高15.1和18.7个百分点。 (4)该方法能同时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低温贮藏到翌年3月中旬,处理组果实外观鲜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果实,处理组果实鲜黄有光泽,对照组果实黯淡无光。 (5)该方法中所用的技术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乙烯抑制剂,无毒、无味、无残留。 (6)该工艺技术操作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可批量贮运,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该一种抑制黄冠梨果心褐变的简捷方法及步骤及技术方案实施例介绍如下供研究交流参考:(241211 233516)
该项目由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多位专家根据目前国内该领域最新技术推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包括技术工艺、技术创新、技术配方、方法步骤及实例等方面的推荐,供同仁参考交流,鉴于技术配方的特殊性不接受退款,请根据需要斟酌后支付,谢谢。